品牌介紹

中國戲曲學院品牌隸屬于中國戲曲學院,發源地在北京市,創立于1950,主營行業教育培訓、培訓、美術學院、藝術學院、藝術院校。
中國戲曲學院原隸屬于文化部,成立于1950年1月28日,原名文化部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校,1955年1月正式命名為中國戲曲學校。1973年11月入文化部·七藝術大學后更名為中央五藝術大學·七藝術大學戲曲學校。中國戲曲學校建制于1977年2月正式恢復。經國務院批準,1978年10月升格為中國戲曲學院,并招收首屆本科生,從此開啟了中國戲曲藝術教育的新篇章。2000年轉北京市,國家實行文化部與北京市政府聯合建設的以北京市管理為主的制度。學院第一任校長是田漢先生,中國現代戲劇創始人之一。王瑤卿、晏永、蕭長華、史若虛、王榮增、于琳、朱文祥、周育德等?,F任黨委書記張凡、院長杜長勝。學院的校訓是德藝雙馨,繼往開來。目前,學院擁有京劇系、表演系、音樂系、導演系、戲曲文學系、舞臺藝術系、新媒體藝術系、基礎系、附中等9個教學單位,包括戲劇與影視、音樂與舞蹈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、藝術理論一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、10個本科專業和25個專業方向。京劇表演專業是我院的傳統優勢專業,也是國家和北京的特色專業建設點。戲劇是北京的重點學科,并被列入北京文化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項目。以學科建設為龍頭,注重教師結構調整,不斷提高教師素質。近年來,學院堅持引進、培訓、改進的原則,引進了李偉康、傅金、謝白梁等特殊教授、學科領導等高水平人才,同時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、學者、藝術家,形成了特殊教授和著名藝術家作為學術創作領導、新老、醫院、在職、客座教師。在234名專職教師中,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達到43%,碩士以上教師的比例達到51%,教師的學歷、職稱、年齡和學術結構日益優化。以藝術實踐、創作、科研促進教學建設,是高校辦學的優良傳統,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特點。自2000年以來,學院獲得各學科建設和科研項目50余項,資助資金2561萬元;國家和省級獎項10項;出版學術作品、自制教材、創作作品120多項,其中中中國藝術教育系·歌劇卷填補了歌劇教育長期無系統教材的空白。學院創作改編的《白蛇傳》、《對花槍》、《岳云》、《杜十娘》、《張協狀元》等大量優秀劇目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提名獎、國家優秀劇目獎、銅牛獎等獎項。學院形成了教學、實踐、科研、創作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。60年來,學院為國家培養了1萬多名戲曲專業人才,劉秀榮、謝瑞青、楊秋玲、錢浩梁、張春孝、侯正仁、李光、孫岳、朱秉謙、劉長瑜、葉少蘭、李長春、馮志孝、關雅濃、王夢云 [詳細介紹]
品牌榜單
所屬行業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---|---|---|---|
教育培訓 | 未上榜 我要上榜 | 未上榜 我要上榜 | 未上榜 我要上榜 |
培訓 | 未上榜 我要上榜 | 未上榜 我要上榜 | 未上榜 我要上榜 |
美術學院 | 未上榜 我要上榜 | 未上榜 我要上榜 | 未上榜 我要上榜 |
藝術學院 | 未上榜 我要上榜 | 第3名 | 第1名 |
藝術院校 | 未上榜 我要上榜 | 未上榜 我要上榜 | 第1名 |
最新資訊
更多
本站提醒和聲明
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,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。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。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,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。




